供應鏈管理中,物流的作用是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相對較快的速度來移動庫存,并能按照顧客的要求送達指定地點。如果一家企業長期無法滿足客戶對交貨時間和地點的要求,那么將會失去該客戶。如果企業希望借助物流來實現企業的戰略,就必須將供應鏈中的各種活動高度集中起來,使得物流的過程更加順暢。具體來看,物流的環節包括:①訂單處理;②庫存管理;③運輸與配送管理;④倉儲、物料處理及包裝;⑤設施網絡布局。
1.訂單處理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低估了信息的準確性對于實現卓越物流運作的影響作用,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很多信息對物流的運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歷史的需求數據、及時的訂單信息等。以訂單信息為例,在物流中心每天的營運作業里,訂單處理為每日必行作業,也是一切作業的起始,訂單處理的作業成效深深影響著后續的揀貨配送等作業,甚至會影響企業的庫存決策問題。
電商環境下,多品種、小批量的訂貨形態,讓物流中心面臨許多難題,其中訂單處理作業可說是首當其沖。例如,如何快速、正確、有效地取得訂貨數據;如何有效處理因多樣少量高頻度訂貨所引發的多量、繁雜的訂貨資料;如何追蹤、掌握訂單的進度以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如何支持、配合相關作業等。企業在接到訂單后,需要將若干個銷售點的訂單進行集貨,送往該地區的處理中心對訂單進行批量處理,再將處理后的訂單傳輸到倉配中心,接下來就是后續的訂單揀選、打包、組織送貨等作業流程。
2.庫存管理
企業對庫存的管理與控制是與預期的客戶服務水平相關的。理論上講,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企業可以在供應鏈的任何一個節點上都存儲各種類型的代收商品。然而,幾乎沒有任何企業會采取這種浪費成本的庫存策略。庫存的戰略目標是在實現高質量客戶服務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庫存量。雖然,過量的庫存也許能彌補物流系統中的某些不足,但是會導致物流成本的上升。
3.運輸與配送管理
運輸和配送是物流運作中非常重要的操作環節,它實現了物品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動。從物流成本來看,運輸和配送成本一般占整個物流成本的60%以上。從物流系統的觀點來看,成本、速度和穩定性是影響運輸和配送管理的關鍵因素。
運輸與配送成本是否能控制好,與很多因素相關,如供應商與企業生產制造工廠的遠近、物流運輸方式的選擇與運輸路線的優化、客戶對運輸速度的要求等。當然,從物流系統的觀點來看,單純追求降低運輸成本并不是企業最好的選擇,因為最便宜的運輸方式并不一定能帶來物流系統總成本的降低。
4.倉儲、 物料處理及包裝
企業可以將物流過程的訂單處理、庫存管理、運輸與配送管理,組合成不同的物流運作模式,每一種模式對應著不同的物流成本與客戶服務水平的組合。倉儲、物料處理及包裝是物流運作中的組成部分,且它們之間的聯系相當緊密。
5.設施網絡布局
商業運作中,企業開展物流活動所需設施的數量、大小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物流運營成本及服務客戶的能力。設施網絡是物流運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企業需要借助設施網絡將產品和物料運送到客戶手中。物流設施通常包括制造工廠、倉庫、配送中心、物流作業設施及零售商店等。
進行物流網絡設計時,企業首先要優化物流設施的地理位置,并確定不同
類型物流設施的數量,然后需要確定每個設施中存儲產品的種類、數量以及如何將庫存分配到不同的物流設施。物流設施網絡為物流運作的開展建立了一個總體框架,實現了信息、運輸、倉儲與配送等功能活動的集成。也就是說,與客戶訂單處理、貨物儲存與保管、物流處理以及物流配送相關的各種物流業務都可以在物流網絡中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