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北村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2018年,村里在農學專家的建議指導下開始種植軟籽石榴。村委會整合資金,為村民提供苗木、肥料,并請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面對面教技術,手把手傳經驗。2020年,首批軟籽石榴迎來盛果期,平均畝產1000多公斤,畝產值達1萬多元。
大貨車載著累累碩果駛出山村,家家戶戶蓋新房、添家電、開小車,山北村的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讓日子越過越紅火。依托氣候以及土壤等條件優勢,山北村帶動引導周邊村民種植石榴,逐漸形成萬畝規模,曾經光禿禿的小山紛紛換“新顏”。
保質期短、運輸困難一直是水果產業鏈的痛點,山北村也不例外。山北、山南、小壩村雖有萬畝石榴,但是沒有標準化、規模化的冷鏈物流凍庫,石榴銷售“看天吃飯”,成熟后不管市場價格高低,果農只能盡快銷售,無法賣到好價錢。由于擔心物流跟不上,經銷商也不敢大量收購。
2018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山北村、小壩村、民德村整合資金410萬元,成立跨村村級合作組織,打造集冷鏈、物流為一體的水果集散基地,在距離353國道約3公里處修建凍庫2間,面積450平方米,通過租賃的方式每年獲取收益15萬元,同時,標準化凍庫的室內溫度可以控制在3~5攝氏度之間,讓石榴保鮮,最長可以讓石榴錯峰3個月銷售,同步解決當地鮮果因沒辦法保鮮而低價售賣的問題。
山北村黨支部書記唐瑞江說:“自從我們起用這個集體經濟之后,村民把果子采收、拿到凍庫中來,采摘周期短了,運輸時間也短了,對果子的傷害小,售賣價格也高了。”
冷鏈物流基地建成后,每年可貯藏蔬果150噸,預計年總收入達到30萬元,年純利潤20萬元,所有產權、經營收益由小壩村、山北村、山南村各占27%、民德村占19%,帶領農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同時為周邊富余勞動力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山北村村民張國鳳說:“往年我們沒在家,今年才回來,遇到村里的冷鏈廠營業,我們就在這里上班,可以不用出門務工了。”
凍庫租戶余趙國介紹了冷鏈物流基地當前的情況:“目前,我在冷鏈物流基地租用三年,簽了三年的合同,就近找一部分村民來務工,為他們增添一部分收入。”
姜州鎮時常邀請相關專家為石榴種植戶講解種植技術要點,讓村民們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種出好果子,賣到好價錢,在這條致富奔康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山北村村民張榮錄笑著說:“冷鏈物流基地在我們村周圍,對我們種植的果品大有好處,果子運到這里來,給果農減少很多運輸等方面的支出,他們還時不時組織技術培訓,給大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