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代表天氣漸漸轉涼。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
白露后,天高云淡、氣爽風涼,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到來。那么,這個時節開始,冷鏈運輸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一) 加強頂層設計,形成全國一盤棋
一是建立冷鏈物流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各地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領導牽頭,商務、發展改革、農業農村、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組成,冷鏈協會和企業具體實施的工作推動機制。二是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加強與上級農業部門、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結合土地管理政策,合理安排現代物流業載體建設項目,鼓勵通過既有資源改造提升物流用地供給能力,支持新建項目并線規劃、綜合開發、立體開發。三是形成全國統一的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在構建互聯網生鮮農產品等冷鏈物流生態體系方面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相關平臺,特別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方面實現新的更大的突破,加強對生鮮農產品供給、生鮮農產品需求以冷鏈物流布局等諸多信息和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進而為生鮮等冷鏈物流運輸、配送等提供全面信息服務。
(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優化布局
一是推動冷鏈物流建設納入新基建理念。全力支持科創型企業立足冷鏈基建領域,引導各級政府在政策、資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傾斜力度,大力支持行業企業加大對應用車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創新應用,讓冷鏈物流充分融入智慧城市、鄉村振興建設之中。二是加快關鍵性冷鏈物流基礎性建設。大力推進關鍵冷鏈設備設施新建及升級改造,給予企業專項資金補貼支持,如撥款購買冷藏車輛和冷藏設備、搭建現代化冷庫。特別是加快農村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既有利于解決好這“最先一公里”的問題,降低產品損耗,保障新鮮品質。三是重點加強加工配送中心建設。以加工配送中心為核心,向冷凍冷藏供應鏈的上游延伸,使賣場、連鎖超市、便利店等下游節點與供應鏈上游的溝通更加順暢,使商品采購供應更有保障,有效防止供應鏈斷鏈。
(三)健全法規標準,強化全鏈條監管
一是建立健全冷鏈系統技術標準。如冷鏈能耗與效率標準、冷鏈最佳作業操作標準、冷運食品衛生安全標準、冷庫環境溫度與冷藏運輸溫度控制標準等,保障冷鏈物流行業規范經營有據可依。二是建立健全檢查與監督機制。參考國家與地方“分級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發揮現有國家和部門相關檢測機構的作用,補充完善檢測項目和內容,并鼓勵在大型超市、批發市場建立相應的檢測平臺,為農產品物流提供快速檢測服務。將車輛的溫控、制冷設備性能檢驗納入綜合檢驗范圍,開展冷鏈運輸企業信用評價并建立聯合懲戒機制,推進冷鏈運輸信用體系建設。在積極推行專業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前提下,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冷鏈相關規則的監督執法力度,夯實“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體系。
(四)加強創新驅動,激發市場活力
一是建立冷鏈“產學研”的促進中心。強化科技支撐,成立由政府主導、科研院所支持、企業提出需求的“產學研”的促進中心,重點解決冷鏈領域前沿科技成果的應用與轉化。二是對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進行創新與研發。加強對冷卻冷凍、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的創新與研發。對農產品冷鏈物流新工藝新技術、新型高效節能的大容量冷卻冷凍機械、移動式冷卻裝置、大型冷藏運輸設備、冷藏運輸車輛專用保溫廂和質量安全追溯裝置等進行集中攻關與研制。三是加強冷鏈物流發展模式創新。鼓勵各冷鏈物流企業之間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促進冷鏈物流資源、設施、設備、人才等諸多資源的共建、共用、共享,進而在冷鏈物流“任務分配”方面更具有科學性,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激活冷鏈企業迸發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