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坑口到汽車,從汽車到港口,從港口到電廠,由于大宗煤炭物流環節周期較長,過去煤炭由鄂爾多斯運至廣東地區,往往要經歷45天到2個月的周期。如何打通運輸大通道,真正實現煤炭資源的信息化供應,成為縈繞在陳波心頭的一個難題。
“電廠門口排長隊,煤礦到電廠也在排長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認為,一個是信息化不對稱,一個是思想不對稱。”陳波坦言,“建立煤炭數字化大通道是當務之急。”
對此,銀川城投總經理黃立峰深有感觸,“今年電煤供應非常緊張,到礦上裝煤排三天隊,到電廠卸煤再排一天隊,作為貿易企業非常痛苦。而最大痛點就是物流問題,物流效能極其低下、信息資源嚴重不匹配,導致運力成本上升。”
以IoT技術和SaaS服務起家的物聯網科技貨運服務商G7,為解決上述煤炭流通難題正持續發力。在7月30日舉行的2021G7伙伴大會上,G7創始人、CEO翟學魂表示,基于全方位的物聯網基礎設施,G7正在打造“人車貨錢”數據貫通的智能服務平臺,力爭成為生產資料供應鏈數字技術的先行者。
翟學魂預測,在低碳減排的時代要求下,物流數字化將經歷從白到黑的過程,在完成了標準化消費品“白貨”的物流數字化之后,未來十年以煤炭、鋼鐵、石油等為代表的“黑貨”物流產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日趨成熟,“大宗物流”將接棒飛奔,開啟新一個物流黃金十年。
三步打通煤炭場站通道
針對煤炭、鋼鐵、化工等大宗物流細分行業,量身定制智慧物流解決方案,G7正以煤炭作為“突破口”。
在深入了解內蒙古鑫和資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貿易全流程后,G7數字貨運事業部產品總監王永強發現場站是整個貿易鏈條容易出問題、讓人操心的關鍵點。“場站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分‘三步走’,力爭打通這一數字化通道。”王永強表示。
第一步清淤,即清理場站堵塞點。在場站,排隊是常態,過磅效率影響著堵塞時間。在鑫和,過磅負責人是一位50多歲的劉叔,由于打字不熟練,司機上下六趟才能打出一個磅單,整個過程需要花費5~6分鐘,速度慢,效率低。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王永強表示,“我們通過使用自動過磅系統,可以讓十分鐘變10秒,司機全程電子過磅單不用紙質,用技術手段改造24小時無人值守數字化場站,效率提高了10倍。”
除了過磅效率低下,由于缺乏計劃,不少司機運輸煤炭可以在路上和場外堵三天,貨車司機處于無序恐慌當中,擠在門口,進不去、出不來,常常造成堵車。“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讓司機師傅線上約號,平臺叫號就可以直接開車上磅,通過技術把無序恐慌變成公平的調度,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第二步是打通,即全鏈貫通。光一個點不夠,只有將數據鏈打通才能實現鏈條效率提升。G7把兩端數據打通,協作效率馬上提升,更重要的抬桿平臺利用兩邊數據自動核算,幾秒司機就可以收到運費,為財務、司機、上下游提供了數字化秒級的數據鏈。全鏈條貫通之后,相關負責人坐在辦公室即可適時掌握全鏈條交付數據,有助于其適時統籌決策,讓煤炭貿易走上高速路。
第三步是治理。打通長久為企業服務的數字化大通道,需要用機器物聯網IoT把通道連接起來,把智能算法變成金融數字,讓這些數字真正發揮管理和金融作用。給各個車輛、場站、磅房、火車等節點安裝G7的IoT設備,進而實現鏈條全程可視化,工作人員坐辦公室就可以看到全過程。
事實上,鑫和和G7的合作,遠不止貨物運輸數字化升級那么簡單。據了解,鑫和的貿易業務正在和G7的數字貨運全鏈條服務全面融合,煤炭從礦坑開采出來到運輸到港口終端,中間經歷公路-運轉中心-鐵路-港口多個節點(煤炭從礦區通過汽運短駁到鐵路附近的貨場發運站點,卸貨后再裝上火車,經歷上千公里的長途運輸到達港口或者大型區域中心,然后再次進行卸裝貨,最后通過汽運短駁到達電廠等客戶手里),涉及采購、銷售、園區調度、運輸、結算等多個環節,這些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將全面實現數字化、在線化管理。
煤炭供應鏈的改變不僅鑫和一家。資料顯示,截至目前G7已聯手華電能源包頭公司、煤易寶、三同圓等能源企業,積極開展煤炭流通領域的數字化和技術革新。
直擊大宗物流數字化轉型痛點
通過會說話的車、貨、場,構建可信閉環的物流交付網絡,在G7副總裁王琦的帶領下,由G7數百人組成的研發團隊深入“煤炭金三角”,結合 G7 成熟的物聯網技術,探索出了一天五趟的“數字甩箱”新模式。
“‘數字甩箱’是我們提供給客戶整體的解決方案,可以理解原來運這么多煤需要100臺車,現在有甩箱只需要20臺車。如果企業自己做不到,對車、箱、廠商沒有掌控,我們便為其提供一個服務,即給廠商改造,他不一定從我這兒租,從別的地方租也可以,這樣企業就具備了數字甩箱的能力,我們是按服務收費,按噸收費。”王琦說。
據其介紹,G7在運營數字甩箱的過程中,是政府找到G7共同來商議更合理的環保解決方案。“我們還沒有進行車輛變更的時候,大家會發現用集裝箱運輸比傳統的要環保,煤炭被封裝在集裝箱里,不會存在車輛等待造成較多污染問題。我們現在初步定的環保解決方案是在城市周邊設立,柴油車可以把煤運到城市周邊,類似于快遞快運一樣,目前我們已經在嘗試。今天很多新能源的供給方主動尋求與我們合作,例如換電站、加氫企業,以及一些重卡主機廠商。”
以數字甩箱為代表的數字化革新,對煤炭流通產業正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在華電包頭發電廠大約1公里多的一個大型停車場內,一輛輛卡車魚貫而入,這些卡車車上均安裝了G7數字甩箱,統一用集裝箱裝滿了煤。一旁,一個大型吊裝設備將這些貨車上的集裝箱“摘”下,隨后一個個全空的集裝箱被吊運上車,及時返程。每輛車大約二三十秒完成卸貨,而司機甚至全程都未下車。傳統運輸模式排隊一天一夜,數字甩箱卻“即卸即走”。傳統運輸模式一天跑一次,而數字甩箱模式一次可以跑三四次。
值得一提的是,以煤炭為代表的大宗物流“試驗田”,僅僅是G7在大宗物流行業整體布局的一小步。據G7合伙人、SaaS業務負責人杜創透露,“G7積極布局生產物流行業,目前做得較好的是煤炭和水泥,鋼鐵行業也已開始數字化的嘗試,包括車隊安全等。未來,G7還將不斷滲透到不同行業。”
在水泥、鋼鐵等大宗物流行業,G7以載重IoT設備為依托的“任務流向管控方案”可實時監控車輛載重,幫助企業管理超載與偷竄貨等問題,提升人效、降低成本損失。例如,京蘭水泥此前只能依靠運輸途中駐點查驗或監管人員反復回看GPS軌跡,通過停留時長來判斷是否卸貨竄貨,現在則可借助G7的“AI智能熱點標定+載重自動感知+運輸任務可視化”精準識別車輛位置、裝卸貨位置、貨物流轉方向。
在鋼鐵行業,據建龍哈爾濱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鵬介紹,建龍集團圍繞黑龍江省1000萬噸產能、3500萬噸運量,與G7開展了系統研究和合作,目前已取得不錯效果。
“我們企業的痛點是與其他鋼廠相比,物流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對我們而言就是高額的效益。7月,我們已開始試運行噠噠智運平臺,僅一個月黑龍江省的成本就降低了6%。以一年48億計算,一年節省下來的費用或高達上千萬。”楊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