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鹽城9月24日消息 農產品滯銷,是每個農民都很頭疼的事。如何讓農產品既“種得出”又“賣得好”、實現增產增收是一個關鍵問題。從今年6月起,江蘇東臺全面啟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32個“田頭冷柜”正有序推進,合力打通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
這兩天,東臺安豐宇豐園藝作物種植家庭農場主張禮兵正忙著張羅著一件事:訂設備、騰倉庫。國家扶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政策一出臺,他第一時間報了名,眼下正著手開工準備。走進他的家庭農場,700畝桑苗長勢喜人,元旦左右就可收獲。由于市場集中在內蒙、陜西、浙江等地,農產品在北方五月份、南方三月份才能發貨。不過,今年張禮兵不用再為找冷庫發愁了,自建的500多立方米的“田頭冷柜”年內就可投入使用。他算了一筆賬:過去都是去外面租冷庫,每年租金10萬左右,現在在田地建冷柜,不僅節約了運輸成本,而且掌握了發貨時間的主動權,既延長了銷售期,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還增加了收入。
據了解,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聯合發文,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工作,在全國選擇100個蔬菜、水果等產業重點縣,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整縣推進試點。江蘇省四個縣(市)成功入圍,東臺是其中之一,也是鹽城唯一的試點。
企業自建冷庫(央廣網發 史曉紅攝)
東臺計劃投資6000多萬元,沿國省干道沿線11個鎮,因地制宜建設不同類型冷庫32座,庫容約6萬立方米。其中弶港鎮以鎮為單位、集中建設冷鏈聯合體,計劃年底全面建成。東臺一方面引導和發動農業各類主體投資冷鏈設施,打通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另一方面有的放矢精準招商,成功引進中農聯東臺云倉農商城、保爾花卉、綠佳園食品3家冷鏈倉儲項目,構建冷鏈全鏈條。
中農聯·東臺云倉農商城營銷負責人介紹說,中農聯計劃建設三座智慧冷鏈倉儲中心,倉儲容量30萬立方米。建成后,將集倉儲、物流、檢驗檢疫、分揀加工、展示教育、電子商務等功能于一體,致力打造華中地區最先進的區域冷鏈物流綜合體。
在建中的中農聯項目(央廣網發 史曉紅攝)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東臺市始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擺在首要位置,把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認真謀劃,精心部署,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開好局、起好步。東臺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東臺將充分發揮農產品資源優勢,以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專業化為方向,全力培育1家冷鏈物流龍頭企業,建成5家規模化、專業化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打造多個田頭預冷冷鏈設施建設,全面構建“1+5+N”冷鏈物流體系。項目全面建成后,全市冷鏈倉儲設施容積將突破60 萬立方米,進一步延長東臺特色農產品的貯藏期和貨架期,實現鮮活農產品錯峰上市和保鮮增值,可有效促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農民收入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