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9月2日舉行的浙江省市場監管數字化改革重大應用宣介活動上獲悉,浙江省市場監管數字化改革已取得多項成果,目前已上線“浙冷鏈”“浙食鏈”“浙江外賣在線”“浙江質量在線”等10大應用,實現核心業務數字化全覆蓋。
9月3日,工作人員通過“浙江外賣在線”駕駛艙對外賣各環節進行監管。(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供圖)
“現在點外賣更放心了。以前為了避免買到不衛生、不合格的產品,只會重復購買少數信賴商家的外賣,‘浙江外賣在線’的‘明廚亮灶’讓商家后廚情況一目了然,也給了我更多點外賣的選擇。”杭州消費者張浩說。
據了解,“浙江外賣在線”上線以來,已完成浙江省29.3萬家外賣商家的主體信息核驗,建立騎手檔案35.3萬個,接入陽光廚房8.9萬家,實現了網絡餐飲從后廚到餐桌、從加工到配送、從商家到騎手的全鏈條閉環管理。目前,浙江省日均銷量10單以上外賣商家均已接入陽光廚房,陽光廚房商家訂單量占全省外賣總訂單量的75%以上。
浙江省玉環市,外賣騎手在取貼上封簽的外賣食品。(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供圖)
“浙江外賣在線”是十大應用場景之一。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全量、實時、自動”的要求建成數字化改革統一的數據庫,目前已涵蓋核心指標4100項,貫通各部門各層級系統306個,匯聚數據資源354億條。
“通過創新數據抓取、模型運算、智能分析等數字化手段,有效解決了一批過去靠人海戰術和傳統手段管不了、管不好的治理難題。”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章根明說,數字化改革不但加強了對市場的有效監管,也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受污染的冷鏈食品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冷鏈食品監管勢在必行,“浙冷鏈”系統于2020年6月22日適時上線。
9月2日,消費者在杭州某大型商超的“浙冷鏈”存放專區選購進口生鮮產品。(新華社記者林光耀攝)
記者在杭州某大型商超“浙冷鏈”存放專區看到,冰柜內的進口肉類、海鮮制品的外包裝盒上均有“浙冷鏈”溯源二維碼。手機掃描后,即可顯示入境日期、發貨人與收貨人、輸出國家或地區等信息,還附有檢驗檢疫證明、消殺證明、核酸檢測報告等憑證,以及該商品在國內各中轉站點的運輸信息。
“數字化改革是在新‘油田’里‘打油’,市場監管領域數字化改革的‘油品’正在不斷惠及民生。”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國賢表示,數字化改革打造了各方共贏的平臺,既保障了消費者和勞動者的權益,增加了商家的美譽度與影響力,也規范了相關平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