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操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成人资源-狠狠乱-国产一级高清视频|www.sxlyhzp.com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 開創鄉村振興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1-09-10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界點和“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三農”工作重心已發生歷史性轉移,迎來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新起點。“十四五”規劃指出,國家每年都將投入50億元資金補助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與國家戰略布局整體協調推進,發展冷鏈物流,形成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產業體系。今年初,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冷鏈物流是我國流通方面短板當中的短板。他強調,重點要抓骨干網絡,合理規劃商品的集散中心和綜合物流園區、公共配送中心等。把骨干網絡打通健全以后,再把“最后一公里”的毛細血管打通。國家在鄉村城鎮冷鏈布局上可謂高瞻遠矚,同時也是用心良苦,從在全國范圍內搭建國家冷鏈骨干基地,到建成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實現物流村村通,初步搭建起從干線到支線的物流網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不協調、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健康發展成為新議題,有必要反思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

一、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本情況

我國冷鏈物流市場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據資料顯示,2017-2019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3%,2019年冷鏈物流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3391億元,同比增長17.5%。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實現近年來最大幅度擴張,產值超4000億元。在冷庫建設上,2019年全國冷庫總量約6053萬噸,新增庫容814.5萬噸,同比增長15.6%;另外,“運豬”改“運肉”政策調整,使得冷鏈肉掛車市場銷量大幅上升,2019年全國冷藏車保有量為21.47萬輛,較2018年增長3.47萬輛,同比增長19.28%。

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與政府的扶持政策密不可分。2020年,中央安排5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河北、山西等16個省(區、市)開展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到2020年12月底,支持超900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產品產區新建或改建1.4萬個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農產品冷鏈規模超過600萬噸。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價值無限,發展無限,是提高農民收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國內經濟微循環,建設節約型社會,開創鄉村振興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二、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1. 監管及標準不統一、布局不合理并存。盡管規范冷鏈物流發展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但部門之間缺乏頂層設計,未能形成協同共促的“全鏈條”監管體系,部門間的建議標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協調性。同時,由于缺少對企業進行監督約束的法律,監管未能覆蓋冷鏈全流程,不同監管部門各管一段,冷鏈不冷、冷鏈斷鏈的現象難以杜絕。從產業布局上看,我國冷鏈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華中區域。其中,上海、山東、廣東、江蘇等地的冷鏈水平較高,冷鏈網絡及體系相對健全,而中部農牧業主產區和西部特色農業地區冷庫則較為短缺。另外,在冷庫建設中由于“重肉類輕果蔬”、“重城市輕產地”和“重規模輕質量”等問題導致我國農產品冷鏈產業布局建設失衡,難以獨立完整運作。

2. 農產品冷鏈規模化、現代化程度較低。我國農產品物流較為分散,規模化運輸存儲難度較大,集約化運輸可行性較低,加之冷鏈高投入及高運營成本特性,致使資金回收周期偏長,加大了冷鏈企業資金及時間成本,導致市場競爭力偏低,區域發展不平衡,尚未形成適度規模經濟,企業難以分攤大量固定資產折舊成本。同時由于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所采用的制冷工藝和技術方法水平相對原始,關鍵新技術投入不足,致使農產品冷鏈物流損耗過高現象得不到改善,易腐食品流通低溫保障比例不高。行業飛速發展與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脫節,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

3. 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農產品市場布局分散、供需不匹配,加之冗長的流通環節,導致上游種植和下游需求間信息不對稱不暢通,導致有車找不到貨,有貨找不到車,并且農產品經過各環節的儲存、運輸、裝卸后損耗較大,疊加運輸成本、人工成本等,層層加價,難以實現需求指導生產,這也是第三方冷鏈物流難以介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缺乏統一規劃,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網絡。冷鏈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偏低,并且上下游之間信息化程度差距較大,信息斷層現象較為明顯,信息交流的通暢性和準確性受阻,以致缺乏聯運整合規劃安排,導致本應協作共贏、互利互惠的局面,變成由于冷鏈運輸過程盲目而造成無謂損失的局面。

三、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 加強宏觀調控,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標準體系和監管體系是前提。在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過程中,既要依靠市場自身調節,更要依靠政府的宏觀推動。要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加強與上級農業部門、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為冷鏈物流企業指明正確發展方向,使企業運作有據可循。更要不斷完善行業管理規范,進一步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對冷鏈銷售者安全主體責任的相關要求,引導冷鏈企業規范經營,構建從產區到銷區、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指導冷鏈物流企業發展,助力企業把控冷鏈農產品品質。

制定強制性行業標準,保證冷鏈物流技術實施標準化,嚴控冷鏈各環節運行狀況,從車間到運輸、倉儲、銷售各個環節,均能實現可標識、可追蹤、可定位、可追溯,從全鏈條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在積極推行專業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的前提下,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冷鏈相關規則的監督執法力度,夯實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體系;在新冠疫情常態化下,政府須助力企業加快建立并完善自身檢疫機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優化布局,實現信息一體化是基礎。推動冷鏈物流建設納入新基建理念,全力支持科創型企業立足冷鏈基建領域,讓冷鏈物流充分融入智慧城市、鄉村振興建設的戰略規劃之中。硬件設施和專業設備是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發展運營的基礎,我國應加快推動政企共建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大力推進關鍵技術研發與創新,滿足社會對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同時利用5G、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實現冷鏈物流智慧化,促進冷鏈企業高質量高效率轉型。隨著生鮮電商和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消費綠色化持續升級。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要積極發展“電子化冷鏈”,建立可實現信息交互共享的公共信息平臺,推動上下游多方配合,優化布局,有機結合破除溝通壁壘,提高整體聯動性。加強加工配送中心建設,以加工配送中心為核心,向上輻射供給端,向下輻射賣場、連鎖超市等下游節點,使商品采購供應更有保障,有效防止冷鏈供應鏈斷鏈。

3. 加大直播電商政策扶植力度,實現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是關鍵。直播電商作為線上新型消費方式,成為提振鄉村經濟動能的新利器,其“貨找人”模式實現了去中間商化,使得供需雙方近乎零成本匹配,提升用戶消費體驗的同時,也對倉配一體化冷鏈物流網絡提出了更大的考驗。直播電商對于鄉村經濟來說,絕不是一時新鮮的權宜之策,而是可以成為促進數字化農業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新常態。直播助農將倒逼農產品產業深層次變革,以提高農特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為抓手,在政策扶持下逐步建立城市包圍農村的冷鏈連接網絡,讓更多優質特色產品走向市場,打造農產品地域特色品牌,增強其認知度和市場競爭力。

4. 提高企業軟實力,培養高質量復合型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是長久之計。專業人才的質量與數量決定著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發展的水平。面對冷鏈物流相關人才匱乏的局面,為打破“無人可用”的困境,企業應大力引進高質量技術人才,組織綜合培訓和操作實驗,提高已有管理和操作人員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從而提高企業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行業要重視人才培養,大力建設精干有力、梯次合理的人才隊伍;政府應大力支持相關學校開展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服務,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成立由政府主導、科研院所支持、企業提出需求的產學研促進中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重點解決冷鏈領域前沿科技成果的應用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