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路橋司機潘師傅要將一批貨物運往江西鷹潭。出發前,他熟練地用手機在線上交易平臺輸入出發地、目的地,以及車型等關鍵詞。不到10分鐘,他接到另一位江西客戶電話,經過溝通,回程的生意有了著落。
潘師傅很高興:“以前因為信息不對稱,運貨后常常要空車返回,或者在當地停留兩三天找生意,日常開銷又是一筆額外支出。現在有了線上物流平臺,只要動動手指、打打電話,就能迅速談妥一筆生意,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潘師傅感受到的變化,折射出路橋區物流行業轉型發展的軌跡。從曾經的運輸指揮調度靠人力,到如今從接單派車到運費結算全部線上完成,“互聯網+物流現代版”的打造讓公路上的“人、車、貨”跑得更高效。
今年以來,路橋區交通運輸局推進“黨建+物流”模式,通過實施紅色引擎行動、金色示范行動、橙色創新行動、綠色孵化行動、藍色護航行動,打造網絡型、品質型、智慧型、生態型、平安型物流,成功構建物流產業與商貿業、制造業及其它產業良性互動的局面。
走進路橋區交通運輸局辦公區,“紅色引擎行動”黨建標識格外醒目。一旁,深藍色背景墻上展示的“五型五色”黨建工作法清晰地指明了路橋區未來交通物流發展的方向。該區采用“單獨組建+區域聯建”模式,實現全區物流行業黨組織全覆蓋,并打造服務能力強、輻射范圍廣、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臺州市域商貿物流中心。同時,充分發揮5G、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跟蹤、認證、交易、支付、監管、信用評價等環節的應用,推動物流園區智能化改造。
此外,路橋區交通運輸局還將構建公路、鐵路、空港為一體的立體物流體系,形成高效集約、協同共享、綠色環保的路橋區城鄉高效配送模式。嚴把運輸企業準入關、運輸車輛技術關、從業人員資格關,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管理,推動全區物流業從“無證地攤經營模式”向“有規劃園區經營模式”轉變。
目前,路橋區共有10家物流園區、500多家經營戶,物流網絡覆蓋全國各省、市和港、澳地區。同時培育4A級物流企業3家、3A級物流企業4家,全區貨運車輛達7312輛,每日場站發送貨物6萬多噸,年發送量超2000萬噸,年交易額達200多億元。